在現今法律環境中,假釋制度作為刑事懲罰與寬恕並行的措施,一直備受社會大眾關注。不少受刑人及其家屬在面對申請假釋時常感到疑惑:該如何理解各項申請條件?又該如何查詢假釋狀態及預防撤銷風險?本篇文章將以真實案例為背景,詳解服刑要求與悔悟評分制度,並解析查詢及撤銷機制,幫助讀者從多角度了解假釋制度運作,從而做出正確的法律應對。
一、假釋申請條件解析
(一)服刑時間要求
根據不同刑罰的性質,假釋申請皆有明確的服刑時間限制:
- 有期徒刑罪犯:必須服滿原判刑期的超過一半。
- 無期徒刑罪犯:則需至少服滿 25 年。
- 累犯者:則須執行規定刑期的 2/3。
這些要求不僅體現了法律對受刑人改過自新的期待,也確保假釋決策具有客觀、公正的標準(參見刑法 §77)。
(二)誠心悔悟與評分制度
除了服刑時間,受刑人在獄中是否展現出誠心悔悟也是假釋申請的重要評估依據。監獄內部會根據教化、作業與操行三大面向進行每月評分,每項最高分均可達 4 分,理想狀況下,受刑人每月可累計 12 分。根據不同服刑期間,評分系統細分為 13 個類別,每個類別又分為 4 個級別,隨著級別提升,所需達成的「責任分數」也逐步增加。以下為一個常見案例——
案例分享:
阿山因服刑 6 至 9 年之間,需從第 4 級晉升至第 3 級,該過程要求累計 36 分。假如阿山一個月便獲得滿分 12 分,那麼理論上,僅需約 3 個月便可達標,並進一步申請假釋。
為更直觀地展示此評分機制,請參考下表:
等級轉換 | 每月最高分 | 所需累計分數 | 約需月份 |
---|---|---|---|
4級升3級 | 12 分 | 36 分 | 約 3 個月 |
此評分模式不僅讓受刑人明確了解改過自新的路徑,更激發其在獄中積極改善行為,為後續假釋申請奠定堅實基礎。
二、假釋查詢與撤銷機制
(一)查詢假釋狀態
查詢假釋狀態是了解自身權益與風險的重要步驟。讀者可透過法務部矯正署的公示送達頁面進行查詢,只需輸入受刑人姓名,即可獲得假釋撤銷分函及其他相關資訊。此外,若對撤銷處分有異議,受刑人還可依據監獄行刑法 §134 提起行政訴訟,以確保自身合法權益。
(二)假釋撤銷的風險與原因
雖然假釋制度鼓勵改過自新,但假釋期間若出現下列情形,均有可能導致假釋被撤銷:
- 假釋期間犯罪
若受假釋者在假釋期間內故意再犯,根據刑法規定,若新罪判決確定後六個月內,假釋將可能被撤銷;但若假釋期滿已達三年,則通常無法撤銷。 - 違反期間應遵守規定
根據保安處分執行法 §74-2,在假釋期間,受保護管束人必須嚴格遵守相關管制規定,若違反且情節重大,檢察官有權通知監獄典獄長,後者再向法務部提出撤銷申請。
這些規定既保障了社會安全,又確保受刑人能夠在規範的監督下實現真正的自我改造。
(三)法規引用與最新調整
在引用法律條文時,本文參考了最新的法務部矯正署資料與刑法相關規定。如有任何法條內容更新或修改(例如:行刑累進處遇條例 §19、刑法 §78 等),本文均已註明並進行必要說明,確保讀者獲得最準確、最新的法律資訊。
三、立即體驗法律人 App,開啟高效法律學習之旅
現代法律人不僅需要精通理論,更要善用科技工具提升工作與學習效率。法律人 App 正是結合了全國法規資料庫、AI 白話文解說以及個性化學習工具的一站式平台。
- 提高生產力: 快速查找法條、比對新舊法、獲取立法沿革與理由,輕鬆節省時間。
- 清晰解讀: 將複雜法律條款轉化為易懂範例,降低理解門檻。
- 個人專屬: 提供自定義畫線、數位筆記等功能,助你打造專屬的行動法典,無論是備考還是日常工作,都能事半功倍。
立即點擊進入法律人 App,體驗全新法律學習模式,讓專業知識與科技創新完美結合,助你在法律領域中走得更穩、更遠!